“大朋友”与农民工子弟交朋友
7月26日,吴春京刚走进蒲公英中学初二3班,一个女生就抓住了她的胳膊:“阿姨,你给我找个大朋友吧,看着别的同学有大朋友,我特羡慕。” 吴春京是美新路大朋友项目的负责人,已经帮这里的80多个学生找到了“大朋友”。这一次,她仍笑着回答:“好啊,没问题,阿姨会尽快给你找一个的。”
13岁美籍少女义务来京当民工子弟教师
尽管是暑假,位于北京大兴的蒲公英中学里却是一片书声朗朗,这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流动儿童开办的中学,来自17个省的打工子弟操持着各种口音。校服是干净的,脸上的笑意都是盈盈的。最让人惊诧的是,这个简陋的学校里面除了有来参加夏令营的近120多位12~13岁的打工子弟的学生们,还晃动着十来位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的身影。 走进这群洋教员们才发现他们都来自于美国,但却各自特点明显,性格各异。
“最大的关爱不是同情,而是尊重”
--来京部分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调查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身心,是否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市几家打工子弟学校,对部分来京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做了一番调查。
他们的心愿令人百感交集
——在京农民工子弟“六一”心愿调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57个儿童节。当城市里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时候,是否知道城市的边缘地带还有一群朴实自立的孩子?同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对于“六一”有着什么样梦想? ?? 笔者于“六一”前夕来到北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走访了一些学生,并倾听了他们对于“六一”的心愿。从孩子们简单而又朴实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孩子们对于节日的心愿是多么的单纯,可就是这么简单的心愿却并不一定能实现,却让人百感交集,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