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到本位

中国青年报 2006-04-25
原春琳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打工子弟学校与优质教育是挂不上钩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一切资源都处于弱势:校舍破旧,缺乏资金,很多老师年轻,学历不高,学生来源于社会的最底层。

在所有学校中,打工子弟学校是最弱势的。有人说,打工子弟学校的最大贡献是让这些孩子在随着父母的迁徙过程中免于失学,免于成为文盲。

至于优质教育,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免谈。

2005年9月,蒲公英学校在建校之初,很多老师也曾经悲观失望,但家访改变了很多老师的看法。孩子们的经历更是打动了老师的心,让老师感到一种责任的存在。

老师们用关心代替了责备。老师基本都住在校内。他们与孩子们同吃同住,他们用自己的心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兴趣,并用这些去引导孩子们向前走。

在物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孩子们享受着教育带来的快乐:他们在墙上画画,甚至画上了天花板,他们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吹起葫芦丝,他们在阳光照耀下弹奏钢琴,他们在教室门口种起花花草草,他们在教室里养起了小鱼……

上个学期期末,还是北京市测试的卷子,全校的不及格率变成了一位数。

校长郑洪–这位来自哈佛的MPA,试图探索一条非营利的打工子弟中学的新模式。她说,这里的很多老师都很年轻,也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对我们来说,缺乏经验的最大好处是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本位所在。

关闭菜单
京ICP备140513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