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郑洪

蒲公英学校的学生和老师       这些孩子们身上是有许多特殊的优点。比如说,他们有一种真诚,这种状态没有完全被扼杀掉。他们特别重感情,特别领情,感恩,这种心态特别明显。 ■中国发展简报:蒲公英中学现在有多少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有怎样的背景? ●郑洪:学校初一、初二、初三共有380个学生,来自17个省。他们的家庭绝大多数属于北京流动人口里的中下收入阶层,家长大多数做小买卖,比如开个非常小的铺子,推个小车买水果……将孩子送到这里,是家长能够做的最好的选择。

继续阅读

关颖珊动情小小“蒲公英”

  【本报记者 乔芝华 1月18日北京报道】“冰坛皇后”、美籍华裔花样滑冰名将关颖珊今天上午来到北京南郊的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蒲公英中学。不过这一次,她是以美国"亲善大使"的新身份亮相的。     开放在大兴区的这株“蒲公英”,是北京市第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中学。学校条件较为简陋,校舍由开关厂厂房改建而成。 

继续阅读

蒲公英中学校长在2007年首届初三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初三毕业生们,初一、初二的各位同学们:   从2005年的夏令营第一次把你们迎进校门,到今天,一晃两年过去了。两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发生了数不清的事情,历历在目。我们相处了两年,有过很多种对话,但是还有一个话题我还没有和你们面对面地进行过,这就是我今天想和你们说的话,话题是"致谢"--向你们,即将毕业的,也是蒲公英中学的第一批毕业生的致谢!

继续阅读

“大朋友”与农民工子弟交朋友

  7月26日,吴春京刚走进蒲公英中学初二3班,一个女生就抓住了她的胳膊:“阿姨,你给我找个大朋友吧,看着别的同学有大朋友,我特羡慕。”   吴春京是美新路大朋友项目的负责人,已经帮这里的80多个学生找到了“大朋友”。这一次,她仍笑着回答:“好啊,没问题,阿姨会尽快给你找一个的。”

继续阅读

13岁美籍少女义务来京当民工子弟教师

     尽管是暑假,位于北京大兴的蒲公英中学里却是一片书声朗朗,这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流动儿童开办的中学,来自17个省的打工子弟操持着各种口音。校服是干净的,脸上的笑意都是盈盈的。最让人惊诧的是,这个简陋的学校里面除了有来参加夏令营的近120多位12~13岁的打工子弟的学生们,还晃动着十来位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的身影。   走进这群洋教员们才发现他们都来自于美国,但却各自特点明显,性格各异。

继续阅读

“最大的关爱不是同情,而是尊重”

--来京部分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调查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身心,是否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市几家打工子弟学校,对部分来京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做了一番调查。

继续阅读

让教育回到本位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打工子弟学校与优质教育是挂不上钩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一切资源都处于弱势:校舍破旧,缺乏资金,很多老师年轻,学历不高,学生来源于社会的最底层。   在所有学校中,打工子弟学校是最弱势的。有人说,打工子弟学校的最大贡献是让这些孩子在随着父母的迁徙过程中免于失学,免于成为文盲。   至于优质教育,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免谈。

继续阅读
关闭菜单
京ICP备140513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