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自律(班会)

1、怎样做人才算有自尊? 张天歌:自尊是先尊重自己,再尊重别人。 丛 鹏:先尊重他人,再尊重自己。 王 鹏:要看得起自己,才算有自尊。 秦婷婷:努力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就会赢得自尊。 张鹏岩:我知道做事别总是为了自己,而忽视别人的感受。 主持人:以上几名同学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对自尊的看法,概括起来说就是:既要尊重自己,又要尊重别人,     这才是真正的自尊。

继续阅读

苦难的生活

我有这样一段痛苦,我有这样一段经历,我有这样一段故事--爸爸、妈妈、不在我身边的时候。   记得在小的时候,爸爸先去了北京,妈妈随后就带着弟弟也去了北京。把我和12岁的姐姐留在家里。    妈妈在临走之前,给我们买了2袋大米和一坛子油。有对我大伯嘱咐了一番。因为没钱,妈妈亲自到学校找校长说,挣了钱就交学费。   妈妈走的那天下午,天气不知为什么暗下来,还刮起了大风,妈妈牵着弟弟的手走到了村口,妈妈对我们俩说:“在家好好听话,凉了就多穿一点,等过年的时候我就会回来……”妈妈上车了,车越走越远,看着妈妈的背影越来越远,我和姐姐都哭了。

继续阅读

“大朋友”与农民工子弟交朋友

  7月26日,吴春京刚走进蒲公英中学初二3班,一个女生就抓住了她的胳膊:“阿姨,你给我找个大朋友吧,看着别的同学有大朋友,我特羡慕。”   吴春京是美新路大朋友项目的负责人,已经帮这里的80多个学生找到了“大朋友”。这一次,她仍笑着回答:“好啊,没问题,阿姨会尽快给你找一个的。”

继续阅读

13岁美籍少女义务来京当民工子弟教师

     尽管是暑假,位于北京大兴的蒲公英中学里却是一片书声朗朗,这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流动儿童开办的中学,来自17个省的打工子弟操持着各种口音。校服是干净的,脸上的笑意都是盈盈的。最让人惊诧的是,这个简陋的学校里面除了有来参加夏令营的近120多位12~13岁的打工子弟的学生们,还晃动着十来位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的身影。   走进这群洋教员们才发现他们都来自于美国,但却各自特点明显,性格各异。

继续阅读

“最大的关爱不是同情,而是尊重”

--来京部分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调查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身心,是否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市几家打工子弟学校,对部分来京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做了一番调查。

继续阅读

让教育回到本位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打工子弟学校与优质教育是挂不上钩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一切资源都处于弱势:校舍破旧,缺乏资金,很多老师年轻,学历不高,学生来源于社会的最底层。   在所有学校中,打工子弟学校是最弱势的。有人说,打工子弟学校的最大贡献是让这些孩子在随着父母的迁徙过程中免于失学,免于成为文盲。   至于优质教育,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免谈。

继续阅读
关闭菜单
京ICP备140513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