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 一个都不放弃

     从初三回到初一,立刻就觉得仿佛到了一个新天地。学生们满脸的稚气,身上活力四射。每天说说笑笑的,活泼开朗自不必说,单是告状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不是你碰她了,就是他碰你了,一会儿又是谁的东西没了…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他们看来就是大事,如何排除学生的纠纷,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在去年秋季的家访中,我了解到每个同学的家庭状况,对实施教育提供了依据。再通过学生在平时的表现,摸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这样,每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对于实施合理的教学手段至关重要。

    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同学,长的胖乎乎的,看起来很可爱,可就是他惹得大多数同学不高兴。原因是,上课时吃手。有同学这样描述他的行为:把手指放在嘴里,挨个地吮吸,这可是小孩子做的事,到了初一还这么做,让人恶心。睡觉的时候不脱衣服,一星期都不洗一次脚,浑身酸臭,气味难闻,简直无法忍受。同学们经常跟我反映,让我开除他。我就对他们说,他的生活习惯固然不好,但是你们就忍心让他退学吗,有了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总不至于让他退学。在家长会上,有一个同学拿着一张签满名字的纸被我看见,我问这是干什么,他们说这是写给该同学家长的,我拿过来一看,吓了一跳,开篇就说,请把您的孩子领回去吧,身上臭的熏死我们了。如果不领的话,我们就退学了。如果这封信真的给了家长,家长会怎么做,可想而知。面对此景,我对这些同学说,能不能不把这封信交给家长,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你们考虑过吗?听了我的话,同学们犹豫了,觉得我说的话有道理,就收回了这封信。

    信是收回去了,但是如何给这些同学一个满意的回答就成了问题,于是我找到了这个同学,对他说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他听了后居然只是点了点头,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我当时急得不得了。他居然很淡定,我非常生气,就对他严肃地说,再不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就别念了,他的第一反应还是淡定,顿时我真的蒙了,教学这么多年,还真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形,这真是个奇人。生气归生气,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我就和他谈心,说说讲卫生的好处,并且让他试试。可试一试也要有个条件,他的家住在菜地边上,说是房子,其实是棚户,就是临时搭建的木板房,当我家访的时候,看到他家里的简陋设施,只有必备的生活用品,除了一台旧的电视外,就没有其余的电器,感到心酸。现在社会居然还有这么困难的家庭,真有点儿不可思议。我让他每周洗一次澡,他答应了,第一星期按我说的做了,同学反映说他的气味小了。我就对他说:“你看只要自己讲卫生了,同学们就不讨厌你了,这样多好。”他点点头。可是下个星期回来,身上又有臭味了,原因是他的父母工作很忙,他的爸爸长年在建筑工地上,根本就无法照顾他。他的妈妈在外面打零工,经常周末不在家,哪有时间照顾他,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成问题,就别提洗澡了。其实,好的家庭条件,像洗澡这样的事不是问题,但这样家境贫困的孩子就成了问题,这就是差距。其实,这个孩子也对我说,洗澡后身上也是很舒服的,只是家里条件差,没办法啊。

我找到几个最讨厌他的几个同学聊天,说起他的情况,并把他家的经济状况告诉他们,以期获得他们的谅解。这些同学听完我的话后,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同学间有困难应该互相帮助才对,有缺点要帮助改正,而排挤同学是不道德的。经过做思想工作,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还经常提醒他勤洗澡、勤洗衣服、睡觉的时候脱衣服脱鞋,再加上自己的认识也提高了。正在这时,中建一局的领导听说了这种情况,为学校安装了热水器,从而解决了洗澡的问题,从此这个同学能按时洗澡了,身上的气味变得清新了。他的改变既有老师的教育,又有同学的帮助,还有本人的自省,更有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可以说,是综合因素促成了他的改变。

    透过这件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加强集体教育,要努力营造互相关心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经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从正向引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把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就会像优点一样成为正向的东西,逐步由另类学生学会“接纳”和“被接纳”。

    三、让学生想方设法适应集体。个人要想融入社会就得适应集体,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即使个人的力量再大,终究抵抗不了集体的强大洪流,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四、作为班主任,要有正确的立场,确保受排挤同学的身心健康不受损害,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在不损害同学自尊的前提下,努力改变受排挤同学的坏习惯。

    班主任的工作不是以排挤哪个同学的身心为目的,而是要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为快乐。班级的每个同学就好像班主任身上的肉,咬到哪块都很疼。因此,一个都不能放弃。

 (摘自 2015年07月   张忠源老师投稿)

关闭菜单
京ICP备140513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