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需要父母深沉的爱

家长课堂(1)

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家长会感到他们几乎天天在变,原来听话的现在犟起来了,原来喜欢在父母面前撒娇的,现在却竭力做出一副大人的模样,如果父母仍把他们当小学生看待,他们便会感到委屈,并采取粗鲁、固执、不听话和消极等方式来进行反抗。因而许多父母在抱怨:“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怎么就像浑身长满了刺,叫你爱不得恨不得!”
其实上述的种种情况,都是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而产生的正常现象,并不是孩子变“坏”了。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活动天地一下子变得开阔了,学到的知识加深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了,获取的信息大大的增加了。于是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和判断周围的人和事,并尝试自己做出独立的见解,尽管这些见解难免有些幼稚,但却表明了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因此,家长见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时,非但不应感到忧虑和烦恼,反而应当为他们感到高兴,还要顺应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尽快调整教育孩子的方式,主动去体察、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们,以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刘丽同学,就有一个善解孩子心意的好妈妈。刘丽刚进入中学的时候,与其他孩子一样,各方面都难于适应,因而出现了不少“失误”;刘妈妈见了,从来不随随便便数落孩子,尤其注意不当着别人和孩子的面说孩子“脑子笨”、“不听话”,而总是鼓励多于批评,在适当的时候,还很有分寸地表扬孩子的长处,以保护和促进刘丽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刘妈妈还特别注意研究理解、尊重和教育中学生的艺术。她说,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家,进门喊一声妈,我就能从她喊的声调上敏锐地感觉出,她这一天的学校生活过得是不是愉快,然后再观察她进屋后言谈举止,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她内心的秘密。但是,因为女孩儿家自尊心强,所以刘妈妈从来不揭破女儿内心的秘密,而是有针对性地用一两句幽默的话,解除女儿的愁闷和烦恼,甚至让女儿破涕为笑。
在一次数学考试的前夜,一家人都已睡下了,可是细心的母亲却发现女儿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妈妈知道,女儿正在为明天的考试而发愁,对这次考试,她肯定把握不大,信心不足,很需要父母的宽慰和支持。想到这里,妈妈不顾一天的劳累,从床上爬起来,轻轻来到女儿床边,笑咪咪地坐在女儿身旁。既没有讲“应该树立考好数学的信心”一类的大道理,更没有批评女儿“没出息”,只要慈爱地抚摩着女儿的手。女儿这时会意地笑笑说:“好妈妈,您陪陪我吧!”
“好,妈陪你。”说着妈妈和女儿一起睡下。不一会,女儿安静地睡着了,可她那稚气未脱的脸上却似有泪痕,妈妈的心深深地震撼了:女儿毕竟还小啊,时时处处都需要父母给予深沉的爱。
上中学的孩子内心充满矛盾,因而确实难于管教,一方面他们渴望能够独立自主,反对父母管得过多过细。于是对一切都经常表现得不顺从,对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意见听起来不耐烦,也不接受,而且常常顶撞。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他们总是与成人处于一种抵触的情绪之中;但是,另一方面在他们生活实践中却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中有了困难、碰了钉子、遭受挫折时,在内心深处感悟到只有回到父母的身边,心里才踏实和安宁。这说明中学生依赖的方式与小学是不同了,小学时,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多半表现在情感上和生活上,而中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则侧重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刘妈妈给予女儿的正是这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见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随随便便去数落,特别是不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不对;平日里鼓励多于批评,在适当地时候有分寸地表扬孩子,从孩子的言谈举止中去洞察其内心的秘密,以母女两代特有的亲情来与孩子沟通,并给予她无尽的温暖和力量–这就是中学生需要的深沉的爱。
蒲公英中学 王宝才 2006.4.10

关闭菜单
京ICP备140513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