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美国姑娘!

周五,空中飘着丝丝细雨,天奇冷。        放学后,办公室两名同学摇着Eve的胳膊邀请Eve去她们家家访。这两名同学是我们班的学生,于是我便也和她们上了路。此时雨似乎已停,寒气像螺钉一样直钻入我们的骨髓,天阴得随时可以挤出水来。       下了车,天基本上已经黑了,路很泥泞,再加上寒冷,让今天的家访格外艰难。我问Eve冷吗?她说还好,虽然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一点点抖。我向她望去,借着来往车灯的光,可以看到她笑意盈盈的脸庞,很甜。身边两个女同学紧紧地伴着她,面上也带着笑,不知她们在聊什么,聊得那么热乎,让寒冷都不敢靠近了。

继续阅读

“你冷不冷?”

  编者按:蒲公英中学的志愿者由少到多,现在每个学期人次都过千。这些普普通通的志愿者从没有因为志愿服务而披红戴花,他们在物质匮乏的校园里艰辛工作,理想主义静静地投射在他们日常平凡的行为中。他们身上乐于分享、服务、包容等宝贵的品质俨然已经成为蒲公英多样性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学期我校又来了三位长期志愿者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小雅(Shelby Bennett)、费凯琳(Caroline Fried)和来自加拿大的志愿者黄承淘(Toddy)。下面是黄承陶写得一篇“每日一百”,描述了在蒲公英生活的小趣事。

继续阅读

转学小插曲

阳春三月,是春暖花开,播撒种子的季节。也是一个新的学期伊始,每天都有家长不断地来校给孩子办理转学,我的心态也从最初的不舍变成了充满祝福!不管他们在哪里,只要有一个更好的求学之路,我都真心祝福! 北京对于非京籍学生升学的政策,看似一直在改变却一点进度都没有,依旧不能高考。学生和家长对这样的政策,表示非常无奈。为了能更有机会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选择回老家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学生这一决定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爸爸留在北京打工赚钱,妈妈陪孩子回老家上学!

继续阅读

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中学——蒲公英中学

从市中心一路向南,大兴西红门镇北路寿宝庄村,蒲公英中学就坐落于此。从市中心到学校需要2小时,这条路,郑洪来来回回走了6年。她曾经是北京地质大学古生物的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2005年,她在年逾半百时回国投身公益,创立了北京市第一所被政府认可的农民工子女中学——蒲公英中学。 “农民工是这个城市不可少的建设者,出了力,纳了税,城市接纳了这些农民工的劳动,为什么不能接纳他们的孩子?” 在这样的理念下,郑洪坚持将蒲公英中学建设成为一所民办非营利性的公益学校,以低廉的价格,给农民工的孩子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继续阅读
关闭菜单
京ICP备140513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