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1)家访总结
一年一度的家访又要结束了,虽然曾经历出去多半天只访了一家,已经联系过的四五家,有的电话没人接,有的通过电话后在车站等了四十多分钟仍不见家长人影,但我的感觉是还没访够。家访对于我,是一件很兴奋、很期待的工作,今年原想跟着初一,一个班最少访四个,六个班就是三十个。但实际上只访了四个班的二十个。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感觉我们在“家长学校”方面可以下更多的功夫,做更多的工作。为什么呢?我大概归结了四个原因。
一、家长需要和孩子沟通、处理问题等的方法支持。
在所访的20个家庭中,多数家长也谈到了自己和孩子间发生的事例,但从我的感觉来说,只有范文雅的家长,针对孩子不爱说话、不与同学交往的问题,采用的找老师沟通,搬家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鼓励等方法比较恰当。其他的家长,有的根本不管,有的虽然也说了,也做了,但却可能起的是一种不良的效果。比如郭玉丽,父母离异前,倍受宠爱,在一年好几万学费的“贵族”学校上学,每周上100多元一小时的美术课,钢琴弹的也不错。离异后,父亲在母亲回老家的时间,把孩子从原来的学校偷偷转到了新世纪双语,美术课没有了,钢琴也弹不上了。孩子已经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而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却说“如果你不好好听话,我就打电话让你爸管你。我就离开北京,电话也换了,让你找不到我。”
二、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
多数家长忙于赚钱,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有的物质条件确实也不错,但却忽视了现在陪伴孩子的时间。而这,恰恰是孩子出现其他不良问题的根源。比如说唐丹,老师联系家访时,家长白天不行、晚上不行,工作日不行、周末不行,而实际上,家长在新发地卖菜,还雇有帮手,时间是可以自己安排的。可想平时,她怎么可能有时间陪孩子,周末孩子回家,自己在家里睡,饿了,自己买点吃。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当然,这个问题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理解家长为了生计,为了生活的更好而努力,但我想如果他们真正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他们的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
和往年家访一样,在谈到“你觉得孩子身上都有哪些优点”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家长半天吞吞吐吐说不出来,有的笑着说“没有”,有的甚至说“我看他尽是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怎么可能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源源不断的鼓励?
四、孩子需要更高、更明确的期待和目标。
和往年家访一样,在谈到“你想让孩子上学上到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家长都表示“看他自己,能上到哪上到哪”。进一步追问“计划让他上大学吗?”绝大多数家长都表示“他能上当然好,就怕他没那本事”,有的直接说“就他那成绩,不可能,不可能”。
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三者不可或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我想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有共识。如何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考虑到我们所服务的群体,农民工家庭,我想,我们在“家长学校”方面,需要做的更多一些。如果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支柱中,我们首先做好自己承担的学校这一块,再支持家长做好家庭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海中做一个积极、健康、勇于承担的社会人,那么,从蒲公英飞出去的小蒲公英,我想,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飞的更高,飞的更远,离自己的幸福、梦想更近!
也许大家会担心,担心家长文化低、忙,但我想只要愿意做,只要打开思路不断寻求,一定可以找到一些好的方法。比如大家知道的李氏家庭,去年我曾和家长聊过,她特别提到家长会,仅仅是来参加我们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她已经受到触动,认识到了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以前一些错误做法。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家长,都需要成长。我想家长们会愿意,也欢迎、期待自己的成长——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他们需要的,可能是更多打开他们心灵成长的窗户,而我们,也许可以做那个开窗人。(教务主任、初一信息老师 成建芳 2014.11)